承认孩子利于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-叫叫阅读
2020年12月21日对于千千万万的父母来说,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,在健全的人格中,承认孩子是最基本的需要,但总有一些父母是心里有数的,看似简单的一句话,其实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就是一生。
一个朋友自小生活在单亲家庭,母亲早逝后一直跟随着爷爷奶奶生活,奶奶是一位爱唠叨的父母,而父亲常常以爱挑衅的批评教育为主,奶奶最喜欢说的是“我这辈子欠你的啊”,爸爸经常说“这么点事都做不好了,你还能做什么”,奶奶和爸爸加起来就是双重人格打击,也是贴标签里最糟糕的负面情绪。
标记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“坏标签”
正如说恶语伤人六月寒,关于贴标签这件事我们还得了解,不管是“好标签”还是“坏标签”,一旦给孩子贴上产生的影响力就是一生的,而我们也绝不能低估一句话对孩子的影响,那些懂事体贴的人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亚于“坏标签”。
就是一位80后带着懂事标签长大的全职妈妈,听小蓝说,她是家里的大姑娘,还有一个小1岁的妹妹,而父亲一直盼望着儿子也能在第四年生个弟弟,弟弟出生后,小蓝和家里的二姑娘一见钟情,什么事情都不说,什么事情都紧跟着弟弟,照顾弟弟也是小蓝和二姑娘的职责。
四季如春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随着年龄的增长,弟弟在姐姐们的护卫下也变得好吃懒做,小蓝和二姑娘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责任,当弟弟找工作,结婚,需要姐姐们给钱的时候,小蓝和二姑娘开始反抗,一次不懂事,就是唠叨了一辈子。
就连小蓝的父亲在孩子面前也毫不忌讳,称“白眼狼”、“不孝女”等标签都不眨一下,久而久之,即使是小蓝的姐妹们也不愿去帮助,更容易招来婆家的质疑和防范,“懂事”这个标签就像是成瘾,即使是榨干了也觉得理所当然。
尽管“坏标签”是负面的,但是为什么“好标签”不是这样呢?一不小心就会被抹黑一辈子,还要一直在这个漩涡中挣扎,抱着天下父母心的思想来总结,相信每个父母都是深爱自己的孩子,只不过孩子和孩子的不同,也让父母的情绪发生了变化,给孩子贴上标签,有的时候也许是口头禅,有的时候也许是对孩子的激励,但是,在无形的情况下,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小觑的。
因此说,不管标签好或坏都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,也许一些父母认为“道理我们不是不知道,但是有时候就是无法控制”,此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语言表达!
至于怎样尽量避免给孩子贴标签,我们还不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不要急着对孩子指手画脚。
当孩子犯错时,父母总是急不可耐地出来指指点点,这是一种为人父母的本能反应,因为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过犯错,所以说对孩子指指点点也是父母的“你好”,但是这种不管大事小事都经常指指点点的行为,不仅是不尊重,而且是不信任的处事态度。
别急,给孩子指点别急,这相当于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做事的机会,就拿学步这件事来说,如果孩子刚开始迈步时,父母就给他指点“步大了”,“走快了”,那对孩子的小心理就是一个打击,特别是在尚未领悟到胜利的喜悦时,对孩子更容易产生自我怀疑。
不要经常对孩子说“你还小”
任何人,包括小孩,从内到外,都喜欢夸夸其谈,赞美就像是黑暗中的黎明,在教育中不要经常对孩子说“你还小”就是理解与沟通,而教育的基础,也不仅仅是教化,学会理解孩子才能更多地走出困境,“你还小”这句话以及对孩子指手画脚是一个意思,只不过“你还小”这句话更多的是赤裸裸的拒绝。
叫叫阅读强调无论孩子什么事都忍耐着让他去做,这样做也许会超出我们的预料,即使这样做没有成功,我们也不能阻止孩子说“你还小,做不到”这样的话,只有让孩子尝试,他们才能从中吸取更多的经验,这样才能越来越好地成长,而不是在事情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宣布要结束。
三、讲道理更有说服力。
诚然,孩子因其能力和经验远不及成人而被称为孩子,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监护,更需要及时扭转方向,但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方法必须是有理有据的,能够一招捏住孩子这才是教育的价值所在,对于孩子做错事的一般性指点将更有效果。
就像孩子写家庭作业这件事,当孩子写字歪歪扭扭不成样时,有许多父母都会不耐烦地唠叨:“你看你写的东西,也难怪学得这么差”…
这种看似不耐烦的抱怨,其实对孩子的自尊心的伤害是很大的,写得不好并不代表孩子在学习上消极怠慢,盲目的指责是对孩子的不公平,也是家长用负面情绪来批评和教育孩子。
对于孩子写得很差这一点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:“写得像你自己的形象,如果你写得太潦草,老师看到了会怎样?漂亮的字老师还能赏心悦目,这样批改你的作业不是更仔细了吗?」。
使用这种提问式的讲课方式是为了和孩子讲道理,也是为了对孩子的行为信任,让孩子把学习放在一个行程中,这样具有方法的指点比直接的唠叨更有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