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过分好胜心的背后,到底有什么小秘密?
2021年01月06日有时候为了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,家长们总是会和小朋友玩一些小游戏。比如和孩子比赛跑步啊,看看谁积木搭的会更快啊。但是有时候会发现,很多小朋友不管玩什么一定要和你争个第一,甚至脸都急红了就是不让你赢,家长们大都是顺着孩子,假装自己玩不过说“哎呀你赢啦我输啦,爸爸妈妈没你厉害呀”来让孩子开心。
相信很多父母都会这么做,毕竟满足孩子的小要求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。但是这样长久下去,家长有没有想过,这对孩子的好胜心来说,其实是一种纵容?
拥有好胜心是一件好事,因为好胜心能让孩子在竞争中有更积极的进取心,会为了目标更加努力的去争取,而且一旦赢了会让孩子感受到生理带来的喜悦,以此来激励下一次的进步。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,那就是:适当的好胜心。一旦孩子的好胜心超出界限,甚至到了强烈的地步,就很容易出现“输不起”的情况,孩子会对输赢产生过分的偏激心理,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那家长们要怎么引导孩子把握好好胜心的“度”呢?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的情绪和心态,告诉孩子输了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。有时候小朋友不愿意输是觉得输了很丢人,家长要扭转孩子的这种心理想法,可以跟孩子说,输了并不丢人,输了说明还有进步的空间。能走到这里说明你已经很厉害了,可以跟爸爸妈妈说说觉得哪里有不足,下次肯定能做得更好。
家长也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,除了以身作则之外,还得明白不能强加给孩子“第一才是最厉害”的想法。不要一味强求孩子在班上得第一,就算稍有不足,鼓励才是最正确的做法。而不是火上浇油给予双重打击,往往家长的鼓舞才能让孩子的好胜心引向正确的道路,会为了下一次而更加努力。很多上了叫叫阅读阅读课的孩子,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,因为阅读课中有些课程环节的设置能让孩子明白很多人生道理。
叫叫阅读认为,孩子是会从失败中体会到挫败感的,所以很多身心发展年龄层次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,很难接受自己输了的事实,家长可以跟着孩子一起总结自己的不足,以便下次能做的更好。同时家长要教导孩子用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去面对每一次输赢,让孩子明白人生并不只是只有输赢这一个决定因素,在生活中体会到快乐才是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