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/新闻详情
返回

孩子自律应该如何养成?频繁的催促孩子真的有用吗?

2021年03月26日

  最近,有许多家长都在讨论,说自家孩子做事全靠催,完全没有自制力,要是不盯着点,作业根本完成不了。可是一直催、一直吼,大人和孩子都身心俱惫,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孩子自觉点呢?

  相信这也是大部分家长所苦恼的问题,如果孩子放学回家能主动完成作业,手机放在身边也不会沉迷,电视不用断电也不会去开,那该有多好。自律并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,更多的还是后天的培养,需要家长们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慢慢引导。

孩子自律应该如何养成?频繁的催促孩子真的有用吗?配图1

  首先,自律不是他律,并不能依赖他人的长期监督来达到,即使能够短暂的起效,这种表面的自律也不会持续很久。

  就像上学期间备考时,曾经和同宿舍的女孩相互约定,每天要监督对方几点起床,然后相约去图书馆。等晚上复习完几个章节后,再随机抽查对方的学习成果。那段时间过得非常充实,还时常被自己的自律所感动。结果好景不长,室友有段时间生病了,不得不暂时将备考计划搁置。由于突然没有人监督了,很快就有点放飞自我了,并且很难回到那种极度自律的状态,自律变得很难很痛苦。所以他律就像是美丽的肥皂泡,终会在某个时间点破灭。

  叫叫阅读认为,想要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,需要先让孩子对自我价值产生认可。因为自律本身是“反人性”的,真正能做到持续自律的人,想必一定是高自尊的人。对于孩子来说亦如是,如果父母长期逼迫孩子去做某件事,不是催就是吼,那么孩子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是失败的,总是让父母失望,是个没用的人。最后越来越自卑,产生“破罐子破摔”的想法。

孩子自律应该如何养成?频繁的催促孩子真的有用吗?配图2

  再来看看自律的核心,其实就是延迟满足。延迟满足就是甘愿为长远的价值放弃眼前的即时利益,而对孩子来说就是放学后先写完作业,再去玩耍。而很多家长则会过多干预孩子,看见孩子放学后一直在玩,就去催孩子写作业。时间久了,孩子就会觉得我不写作业没事,反正到时候妈妈一定会催我的,那我就先玩一会。这样一来,学习就变成了家长的责任,孩子的自律就变得遥不可言了。

  所以在培养孩子自律的这件事上,需要先给孩子足够的自由,让孩子能为自己做主,这样孩子才可以拥有高自尊。而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的孩子,也会更加热爱生活,对未来满怀期待,在当下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。这是自律的内在驱动力来源,也是实现自律的基础。

孩子自律应该如何养成?频繁的催促孩子真的有用吗?配图3

  另外,如果想让孩子变得自律,就需要让孩子认同自己的目标,这样才有可能驱动孩子做到自律。可以告诉孩子: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,爸爸的责任是努力工作赚钱,妈妈的责任是照顾好家庭,那你的责任就是努力学习,多学本事。这样在孩子上学时,就不会出现“为什么要上学”的问题,而是把在学校取得好成绩,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
  最后,想要让孩子真正做到自律,就需要学会只在关键的事情上培养孩子自律。因为人的意志力往往是有限的,而自律需要克服懒惰、对抗人性,会消磨掉大量的意志力。所以我们每次信誓旦旦的立下新年目标,结果大部分情况就是说说而已,转头就忘得烟消云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