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该不该有隐私权?这几点家长要知道!
2021年03月29日前段时间,和小侄女聊天时,她说自己再也不想写日记了,因为有一天偶然看见妈妈在翻看她的日记。其实小侄女本身是个非常文静内向的女孩子,从小就很喜欢看书写东西,可以说是有文笔有天赋的孩子。
平时喜欢把生活中有趣的事、伤心的事、开心的事等等都记录在日记本上,做成手账。但是妈妈的行为让她觉得被侵犯了隐私,有些不开心的事情,只是想写出来抒发一下情绪而已,并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包括父母。
有些父母会觉得,孩子要啥隐私,我做的这一切还不是为了他好,我能害他吗?因为一句“为了孩子好”,我们时常会做出窥探孩子隐私的事,比如翻看孩子日记的行为。
有的孩子为了守护自己的小秘密,会选择写两本日记,一本用来给父母看,一本写着自己的真心话;有的孩子会选择把放着日记的抽屉锁起来,也顺便锁上了自己的心门。
这当然不是我们想得到的结果,但换位思考一下,我们的隐私如果被侵犯了,我们会怎么做?是心平气和还是暴跳如雷。那么,类似偷看孩子日记的这种“窥探”式行为,究竟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?
首先就是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。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个体意识,开始拥有了一些“小秘密”,可能是对老师的不满,对某个同学的倾慕……在家长发现孩子一些“不正常”的苗头时,就会急于探寻真相,偷看孩子隐私。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尊心很受伤,对父母产生更多的抵触心理,那么苦苦经营的亲子关系也就会随之受到伤害了。
其次,还会让孩子有心理压力,进而产生负罪感。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,因为被同龄人影响或者攀比心理作祟,会产生不良的嗜好。觉得这是一种很酷的行为,别人这么做我也要这么做。如果父母发现后当众斥责教育孩子,会让孩子产生负罪感,觉得很没有面子,把自己归属为“坏孩子”。这样久而久之,孩子的心理压力得不到疏导,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。
最后,也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,就是和孩子之间产生信任危机。可能本身孩子没什么大事,说不定改天就自己来和你分享了,但是由于父母的过于忧虑和担心,促使我们去偷看孩子的隐私,结果被孩子发现后,就再也不相信父母了,和父母产生隔阂。甚至在孩子慢慢长大后,变得不愿意信任别人,认为世界上没有值得信赖的人,这种消极情绪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人际交往。
我们之所以那么迫切的想知道孩子的“秘密”,其实背后的原因,可能是我们认为孩子还没有长大,希望能及时给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,以免孩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。在很多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家庭里,父母给孩子做了最好的人生规划,不希望孩子有半点行差踏错,就更会急于了解孩子在想什么,在做什么。
相信父母们这样做也都是处于关心爱护孩子的目的,想多了解孩子一些,这没什么错,但是需要注意方式方法。不要在亲子关系中扮演“间谍”的角色,时时刺探敌情,而是要和孩子做朋友,让孩子觉得可以和父母说真心话,分享内心的“秘密”,就像知己朋友一样。最后,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,不能粗暴的干涉孩子的隐私,平等尊重才能让孩子愿意和父母敞开心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