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好的家庭教育,引导至上而非禁止一切
2021年04月07日很多家长在和小朋友交流的时候,都希望孩子能够平心静气地沟通,能够听得进家长说的话。但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,尤其是孩子犯错了,或者家长的做法得不到孩子认同的时候,孩子们就会用生气愤怒,甚至大吵大闹来宣泄自己的情绪,表达自己的不满。
但似乎这招对很多家长来说并不管用。孩子们想尽招数生气哭闹,家长们一句“不许哭,我数三个数把眼泪给我擦干”。明明眼泪还在眼眶里打转,脸上满是刚刚“反抗”留下的泪痕,可孩子们立马就怯怯的闭上嘴低下头,一言不发的小声啜泣。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对家长的这种言语制止无动于衷,反而闹得更狠,吵得更凶,哭得更用力,家长更是一脸无奈,不知道该如何是好。
禁止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绪,阻止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,是家庭教育中最为忌讳的一种方式。纵使“不许哭”这三个字可以让家长得到一时的安宁,但却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。
孩子在家长的指责下噤声不语,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,更没有家长的疏导,就会陷入“死循环”。等到坏情绪堆积过多再爆发,就更一发不可收拾了,而且这样的方式,对孩子的性格、习惯、为人处世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。
中国现代作家,被誉为“童话大王”的郑渊洁曾经在《郑渊洁家庭教育课》书中说过:家庭教育不是管理,是示范和引导。想要真正教育好孩子,靠的从来不是禁止和不许,也不是压抑孩子的天性和情绪,而是通过适当的示范,告诉孩子如何做才是正确的,通过合理的引导,教会孩子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。
纵然孩子吵闹哭泣让家长头疼不已,弄清楚孩子为什么有情绪会生气,再想办法解决孩子的问题才是长久之计。
叫叫阅读表示,孩子们生气吵闹通常有三种原因,一是想要的东西家长没有满足,二是不明白家长禁止这个禁止那个到底因为什么,三是家长处理方式过于极端。家长们在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时候,首先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这种情况,家长们平复好心态,真正从根源上解决好,才能更好的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。
如果孩子想要一个东西但是家长却不能满足的时候,需要家长耐心告诉孩子其中缘由,引导孩子的情绪,或者转移孩子注意力,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让你玩这个,不许你吃这个。用同等心态去看待孩子的问题,因为有时候,对大人来说很小的一件事,在孩子眼里就是天大的事情。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,重视孩子的想法。
对于一些怎么引导劝解都不起作用的孩子,叫叫阅读认为,家长需要放手。让孩子尽情的释放和宣泄,学会如何去“良性愤怒”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,发脾气是人之常情,与其闷在心理克制情绪,不如学会用合理方式去宣泄愤怒,帮助孩子们宣泄情绪“合理愤怒”就是家长们需要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