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会这几种方法,孩子的社交能力不用愁!
2021年04月09日上个周末,我陪着小侄女去游乐园玩,期间小侄女结交到一个好朋友小玲,刚开始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得很欢乐。过了一会儿,孩子们因为一个玩具的争执,气氛变得有些不愉快。小玲就对着小侄女说了一句:“我不和你玩了!”,小侄女就突然变得很焦急,开始大哭大闹,很担心失去这个好朋友。
孩子们之间“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”,而有的孩子却很怕被拒绝,更不会拒绝别人,这在孩子进入社交阶段初期,是非常常见的现象。
一般而言,在孩子3岁之后,就会进入社交敏感期,社交欲望会更加强烈。他们会渴望被其他小朋友接纳,获得他人的认可,很自然的就能形成一个“小团体”,有时还可能会拒绝新伙伴的加入。
同时,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他们的表达能力比较有限。单从“我不和你玩了”这句话来看,它是一种“权利”的象征,表示我有权利选择要不要和你玩,这段友谊里我是占据主导权的。因为刚开始孩子们建立友谊,是在物物交换的基础上的,可能只是一个玩具、一包零食就能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。
导致孩子降低自尊、委曲求全,也不愿意放弃这段友谊的原因,很可能和父母平时生活中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很大关系。经常威胁或者否定孩子,孩子就会慢慢变得很怕被拒绝,不敢承受失去好朋友的后果,会觉得失去朋友的后果很严重。
另外一方面,就是看看父母有没有被孩子的情绪所控制,比如:孩子哭闹着非要买玩具,家长就立马妥协了;孩子一发脾气,家长就立马慌了;孩子一拒绝什么事,家长就立马暴走了……所以,在孩子和父母的这种互动方式下,孩子会觉得拒绝是一件很“可怕”的事。
了解完背后的原因,那么家长在遇到孩子怕被拒绝,喜欢委曲求全的时候,我们应该怎么做呢?
01接纳孩子的情绪
叫叫阅读认为,在平时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,家长首先需要学会接纳拒绝,对待孩子的情绪,不过度反应,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。当孩子用哭闹、发脾气等激烈的方式表达情绪时,家长需要先调整自己的情绪,尽量使自己表现得心平气和,然后再去跟孩子沟通。等待孩子的情绪稍微平复一点后,就可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02提出解决的方法
在孩子把内心的委屈、惶恐的情绪释放出来之后,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下这件事,引导孩子主动去观察别人的行为及情绪,假如孩子无法完整的表述出来,家长就可以试着帮孩子分析一下。比如:那个小朋友或许只是想激怒你,其实内心还是想要和你一起玩的;或者我们可以先找别的小朋友一起玩。
03角色扮演游戏
日常生活中,可以与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的亲子游戏。当孩子突然说“哼!妈妈坏,我不和你玩了”,我们可以扮演一个受伤的孩子伤心哭闹,或者扮演一个平静的孩子,说:“没关系的,我想你过一会儿就会想和我玩了。”再或者可以扮演一个“小坏蛋”,对孩子说:“哼!我也不想和你玩了。”适当和孩子互换角色,自己去扮演霸道的小朋友,让孩子去练习正当反击以及如何拒绝。
04看看相关的绘本
在平时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时,也可以挑选一些讲述孩子间友谊的绘本,让孩子在有趣的绘本故事中明白: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尊重,好朋友会分开是很正常的。真正的友情是能超越那些小矛盾、小别扭的,最终可以和好如初。假如有人用友情去“要挟”你,那就不一定是真正的友情哦。
孩子在进入社交敏感期后,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,家长们可以适当引导孩子,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找到应对的方法,收获真正的友谊!